美國的教育體制,與亞洲最大的不同就是6-9年級這個階段。基本上在亞洲國家是:小學6年,國中3年,高中3年。而美國多數是:小學6年,國中2年,高中4年。除了6-2-4之外,某些學區是5-3-4,即是6年級已併入國中階段。另一個相異之處,亞洲學生在高中畢業時,參加升學考試,但美國的高中生,大多數在11年級已參加標準測驗。升上高中的最後一年即12年級時,開學後10-12月間已陸續的申請大學,而隔年34月間收到入學通知後,在51日前確定欲就讀的大學,所以很少有畢業後再重考的情況發生。

90%的美國學生,依學區分配就讀居住地附近的公立學校,而另外的10%,則就讀收費的私立學校。私校因收費昂貴,就讀者多為家庭優渥者,且多由教會所興辦的,因而偏重傳統價值觀。行政管理上,私校的校長和教師,在學校的政策和課程上較有影響力。加上家長因為注重孩子的學習,通常較積極參與學校活動。私校的財源,主要來自學費,部分來自基金會籌款等,因而可以自由篩選學生,學校規模通常較小。一般而言,小學校比較容易管理,也較能培養師生間的情感,但有些學校因規模小,相對的設施和服務就較缺乏。公立學校,因財源來自聯邦州政府,及當地政府的教育撥款,依法要接受所有合法的居民,因而學生組合較多元化,有較多不同族裔的學生。更依法提供特殊教育給特殊需求的學生,不僅學生多元化,校長或教師的組成亦較多元。教師必須符合教育當局的錄用資格,他們的平均學歷較高。一般而言,公立學校因規模較大,有較多的課程選擇和活動,更多的設備及其他資源。公校高薪和福利較容易吸引人才,所以公校教師的流動率只有私校的一半。到底公校好?還是私校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表現通常是受本身的能力、學校的制度、家庭的環境及同學間的相互影響,種種主客觀因素而造成的。

    根據2007US News & World Report對公立高中的調查,依據每所學校學生的全州測驗成績,再以學生背景作調整評估、加上每所學校劣勢學生的表現、提供大學先修課情況與成績來評論結果,共有505所學校符合標準。前100名稱之為金牌學校:加州有22所高中名列前百大。分別是Pacific Collegiate Charter(Santa Cruz), Oxford Academy(Cypress), Preuss School UCSD(La Jolla), Gretchen Whitney High(Cerritos), California Academy of Math and Science(Carson), Animo Leadership High(Inglewood), University High(Fresno), Mission San Jose High(Fremont), Monta Vista High(Cupertino), Los Angeles Center for Enriched Studies(Los Angeles), Henry M. Gunn High(Palo Alto), Piedmont High(Piedmont), Lowell High(San Francisco), Saratoga High(Saratoga), Lynbrook High(San Jose), University High(Irvine), Francisco Bravo Medical Magnet High(Los Angeles), San Marino High(San Marino), Palo Alto High(Palo Alto), Palos Verdes Peninsula High(Rolling Hills Estates), Palos Verdes High(Palos Verdes Estates) and La Canada High(La Canada).

    如果孩子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是無法在強手如林中脫穎而出的,若進入明星高中也未必是好事。水準相等的學生到了不同水準的學校,一個念的千辛萬苦的而成績平平,另一個卻輕輕鬆松得到好成績。但另一方面,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特點,選擇就讀優秀的高中,獲得良好的學術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有位學生目前就讀Harvard,假期返家度假,我問他:“大學第一學期如何?”他輕鬆的表示,經過University High四年的磨練,讓他具備了扎實的實力,再哈佛求學就像在University念高中一樣,沒有特別壓力。也有學生告訴我雖然在University High念書時很辛苦、很競爭,但在UCLA與他的室友相比,他的室友就因為就讀別的學區的高中,雖然以很高的GPAUCLA接受,但實力卻不是那麼扎實,幾乎撐不下去想轉學。因而,選擇一般的學校取得好成績,或是到較競爭的高中接受磨練,就得根據孩子的能力與特點,選擇水準適合的學校,才是真正的上上策。